成语有关散的成语

有关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散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妻离子散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雨零星散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骨肉离散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雨散风流比喻离散。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散带衡门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散言碎语犹言闲言碎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
烟消云散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一哄而散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拉闲散闷说闲话,闲聊解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魂飞魄散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魄散魂消同“魂飞魄散”。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散兵游勇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魄散魂飘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散灰扃户①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②旧时因以“散灰扃户”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旧唐书·李益传》:“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
雨消云散喻消失得一干二净。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云开雾散见“云消雾散”。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不欢而散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散马休牛《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雨收云散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宋 庞元英《谈薮 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魄消魂散同“魂飞魄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坏植散群①解散朋党。②指离心离德。章炳麟《别录》第一卷:“经涉人事,忧患渐多,目之所睹,耳之所闻,坏植散群,四海皆是。”
树倒猢孙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
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宋书 武帝纪中》:“番禺之功,浮级万数,左里之捷,鱼溃鸟散。”
鸟散鱼溃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南史 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众散亲离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冰散瓦解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懒懒散散指人懒惰散漫。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公坊披着件夏布小衫,踢着鞋在卧室里懒懒散散地迎出来道:‘什么独乐不独乐的乱喊?’”
散阵投巢谓群鸟分散,各投窠巢。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阵投巢的乌鸦。”
天女散花《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记载;以天女散花度菩萨和弟子的道行。后比喻大雪纷飞或抛洒东西的景象。《维摩经 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好离好散指情人、朋友、夫妻等友善地分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星飞云散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无有捍蔽,一旦胡尘猝起,星飞云散,无有能自保者。”
浇淳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汉书 循吏传 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烟消雾散同“烟消云散”。巴金《海的梦》后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觉得畅快。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
雾散云披喻变化之快。汉·蔡邕《释诲》:“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
鸟惊鱼散见“鸟散鱼溃”。《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叶散冰离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枝分叶散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风行雨散同“风流云散”。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雨散云飞比喻离散。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星离云散像流星与云雨一样迅速离散。形容事物消失迅速
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郭沫若《恢复 怀亡友》诗:“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
冰销叶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云消雾散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散摊子散伙;解体。
浇醇散朴见“浇淳散朴”。《文子·上礼》:“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酒阑宾散阑:尽;宾: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风吹云散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收离聚散见“收离纠散”。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收离聚散,咸安其居。”
一盘散沙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一閧而散见“一哄而散”。
冰销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家散人亡同“家破人亡”。明·华阳散人《鸳鸯针》第四回:“谋为举人急些也罢,若进士就迟一科也得,何必恁急急倾一家、补一家的?萧掌科被他弄得家散人亡,我却比他还便宜两个人。”
云屯雾散同“云屯鸟散”。《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天下无不散筵席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冰解云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人心涣散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亦作“人心涣漓”。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散闷消愁散:排遣。排遣郁闷,解除忧愁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