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tǎo

检讨


拼音jiǎn tǎo
注音ㄐ一ㄢˇ ㄊㄠˇ

繁体檢討
词性动词


检讨

词语解释

检讨[ jiǎn tǎo ]

⒈  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

self-criticism; examine one's own mistakes;

⒉  查看;搜检。

review; check;

引证解释

⒈  查核,整理。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数月来,检讨囊袠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仁宗 庆历 初,尝詔儒臣检讨 唐 故事,日进五条,数諭近臣,以为有补,其后久废。”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帝曰:‘前代亦合有宰相举官故事,可令史馆检讨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书的还魂和赶造》:“凡留心于文化的前进的人,对于这些书应该加以检讨!”

⒉  总结研讨。

闻一多 《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我们现在将三千年来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两个势力发展的情形,作一粗略的检讨。”
宋庆龄 《为新中国而奋斗》:“当我们分析了当前 亚洲 的情势和重新检讨了历史在我们国家和人民中间留下的标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作为人民一部分的妇女和人民有着共同的敌人。”

⒊  指检查自己的错误言行。

赵树理 《登记·眼力》:“人家说咱声名不正,除不给写信,还叫我检讨哩!”
艾芜 《百炼成钢》第九章:“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检讨,不要彼此官官相护。”

⒋  官名。 宋 有史馆检讨。 明 时始属翰林院,位次于编修,与修撰编修同谓之史官。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一·李文达》:“﹝ 李文达 ﹞乃请于新进士内,选人物俊伟,语言正当,学问优长者,授以检讨之职,分任讲读,遂为定例。”
《清史稿·选举志二》:“大学分科毕业,最优等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编修、检讨。”

国语辞典

检讨[ jiǎn tǎo ]

⒈  检验探讨。

如:「检讨得失」、「检讨成败」。

反省

⒉  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位次于编修,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分字解释


※ "检讨"的意思解释、检讨是什么意思由中文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对那些犯错但愿意自我检讨的人而言,上帝的责骂惩罚是令他们痛苦的,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罪有应得,一方面觉得让上帝忧心是很不对的。

2.销售代表必须时刻注意比较每年每月的业绩波动,并进行反省、检讨,找出症结所在:是人为因素、还是市场波动?是竞争者的策略因素,还是公司政策变化?等等,才能实际掌握正确状况,寻找对策,以完成任务,创造佳绩。

3.经历这次失败,班长闭门思过一整天,一直在检讨自己。

4.罚检讨是为了让我们端正态度、深刻反省犯下的错误,然而结果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

5.为革故鼎新,我们既要对其进行深刻检讨和不断改造,还要从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上进行长期努力。

6.我错了,我向你道歉,我做检查,我写检讨,我给你作揖,给你鞠躬了,原谅我吧,我真的不是有心的。

7.这批产品为何会出现瑕疵,一定要仔细检讨,要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8.罚检讨是为了让我们端正态度、深刻反省犯下的错误,然而结果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

9.经历这次失败,班长闭门思过一整天,一直在检讨自己。

10.这一条线索力抗时潮,真可谓不绝如缕,那知现在却成为大陆与海外共同承认的显学,确实是不可思议。如今第二代的新儒家也已凋谢,应该是一个适当的重新加以检讨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