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学作文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优秀9篇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优秀9篇

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优秀9篇


《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小编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优秀9篇),希望能够在作文写作上帮助到同学们。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一

从事党建工作几年时间以来,我感触较深的事之一是单位的离退休老党员对于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激,比如每次的党组织活动,他们一定会提前半小时到,比如每到七一、八一、十一,总会有书法、绘画、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对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又比如每一次的支部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都会精心准备安排,切合每个时期党的大政方针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当然还有很多,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退休了有时间,更重要的是老一辈地质人身上有更深厚的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

今日观看了献礼建军90周年的电影《建军大业》,这种感觉愈加强烈。电影中贺龙要求火线入党,“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在旧军队里身居高位,可自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便积极追求光明,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屡遭拒绝。他不改初衷,继续努力,先后多次要求入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想,一个人理想的实现,首先得有强烈的意愿,才会有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奋斗的勇气。他经历了多次的被拒的挫折,才有了越来越坚定的信念,而我们年轻一代,为什么要入党?我想是很多人都没有特别想清楚的一件事情。至少缺乏强烈的意愿和崇高的信念,和平年代,入党的过程大致是按部就班,没有经历太多的考验和挫折。可我们要认识到,当今虽不可能去经历生死的考验,但也时时刻刻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考验,精神懈怠的考验、守规矩讲纪律的考验、开拓创新的考验、舍小家为大家的考验等,贴着“共产党员”的标签,就应当在行动上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我想正是我们年青一代在入党过程中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对党员身份的认识不够成熟,也就缺少了一些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精神上的认同感。我认为,对党在精神上认同就是要从思想上、理性上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认同党的纲领和章程,特别是了解党的历史,从而才有了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如果缺少认同,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党性观念淡薄、无担当精神,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毛泽东在剧中说到:“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军队。”什么是革命信仰?在革命年代叫革命信仰,在如今,应该叫人生理想,没有共同的理想,没有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成不了合作伙伴的。对于一个企业,职工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幸福感也不会高。这里也说到身份的认同,职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能主动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将自己与企业结成利益、事业和命运的共同体,在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对企业的价值取向、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企业精神、规章制度、标志标识等,予以认知认可、理解赞同、接受并笃行,从而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谐发展。反之,缺失认同感,就会在工作中产生消极的情绪。

不管是在中共党员的身份还是普通职工的身份,认同感尤为重要,了解党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是触发每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的方法,让入党动机不再是一句口号,真正的切合到我们的工作中来,我们在平时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向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这个目标靠近。对党的认识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就会让党员在生产工作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支部在项目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建军大业观后感400字篇二

看完了为建军90周年而拍的电影《建军大业》,我发现学到了很多,但是在满怀希望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抱着失望回家。

这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南昌暴动,也是预告片的片段,之后电影就戛然而止了。马日事变没有,广州暴动没有,井冈山会师就短短的一点点,那么张发奎、张作霖、汪精卫、杜月笙等人根本不用出现,难道仅仅是为了这些名演员和特效吗?也有不少的夸大成分。

虽然这部影片有缺点,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在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不畏牺牲,悍然发动起义,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赞扬并供我们学习的,在应试教育下的我们也非常缺少这种为国家为人民的精神。

毛泽东一介草民,周恩来一介书生……条件艰苦,生活艰苦,生存的机会渺茫,却从未想过放弃。对我而言,这不是对建军的历史去了解知识,而是更深入地理解。我们连学农都叫苦连天,那么去露营,吃不饱还要扛枪去打仗,在生死线徘徊的生活,我敢保证我肯定会退缩。可是共产党人和那些爱国革命人士没有退缩,毅然向前,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不像我们为了自己。

这就是看完电影的感受,有好评,有差评。

建军大业观后感600字篇三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军阀纷争,神州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帮人站了出来,他们梦想建造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不断奋斗,他们就是共产党。

影片讲述在国民党夺权叛变革命,疯狂发动清共行为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挺身而出,指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他们带领共产党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令我感动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抵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鏖战,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在最后一天,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离,二百人留下来死守阵地,最终,他们用生命拖延了宝贵的时间。在生死存亡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战士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共产主义军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信仰,因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些农民、书生、兵头,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被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信仰是无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会在困难面前站起来,勇敢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最终将会战胜挑战。共产党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信仰,许多铮铮骨为他人,为起义,为国家不惜自我,勇敢顽强,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会迷茫,不会彷徨,生活才会有动力,才有勇气战胜挫折。

建军大业观后感300字篇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再一次观看《建军大业》,内心极为震撼与激动,历史里的英雄总是能逆流而上。为人民开创光明大道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共产党的英雄在而立之年,为中国的未来拼搏奋斗,建立新中国伟大序幕。

在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镇压,在中国共产党内失败的情绪蔓延,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兵力匮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英雄们依然是战胜了占据十分主动权的国民党!在我看来,共产党的英雄们与国民党的区别就是共产党党员们是依靠信仰凝聚起来的,国民党是依靠利益组件。正是因为信仰,中国共产党才能打败国民党,打倒军阀,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中国!

观看电影后,电影的精彩片段仍在我的脑海里回绝,迟迟无法忘记,我的大脑里不断回忆着影片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对白:“我们这些被战火洗礼过的灵魂,将同人民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无上光荣”……

建军大业观后感篇五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众多当红明星的加盟,与红色题材相结合,该片一时成为同期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

片中演员既有“老戏骨”,又有“小鲜肉”,很多观众在未上映之前便对“小鲜肉”的演技表示担忧,对此,片方也专门作了回应:“剧中主角在故事发生的时代都还很年轻。”监制黄建新称选角标准“慎重而严苛”,南昌起义时,粟裕19岁,林彪19岁,邓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必须是年轻演员,事实上,这些演员比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要大出一些。

所谓时势造英雄,便是如此罢!20来岁的年纪,革命先辈们个个怀揣梦想,信仰坚定,一心为国,誓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和平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我们,20岁时还是个懵懂的少年,或初入社会,或活在校园的象牙塔之中。

20岁是个令人向往的年纪,如同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正是光明,满是希望。生在和平年代,我们感恩先烈,也要致敬先烈,学习先烈,怀揣梦想,坚定信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正是因为信仰,革命先烈在激烈的战火中奉献生命。正是因为信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坚定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前提。青年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谋人民利益、建群众感情、学为民本领、干富民实事,夯实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每个青年干部都应当有立足自己实际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竭诚以赴。

建军大业观后感600字篇六

你想读好书吗?你想写好作文吗?感谢您关注“大家爱语文”!如果你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大家爱语文”关注我们。爱语文,成大家!

上周五,我们学校一起观看了《建军大业》这部电影。电影讲的是:"四一二”大屠杀血的教训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

电影中有两个让我感动颇深的场景。

一是部队进京时,一个老红军站在路中间,站在毛主席的车驾前,大声喊道:"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向毛委员长,敬礼!”老红军声嘶力竭,声音悲恸,全人动容。毛主席面色沉痛,回了他一个军礼,庄重有力。这个军礼,是对活着的人的感激,是对牺性者的哀悼,更为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还有,电影中的几句话:一是毛泽东说的"一条枪都不能交,交了枪,我们共产党的人的命运,就会像李大钊先生一样,现在我们交枪更是死路一条,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我们批评孙中山只搞武装运动,但是我们呢,却只抓笔杆子,不抓枪杆子,到头来我们迎来的只是大屠杀。我们国家工人很少,农民是基础,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把农民武装起来,农民就会成为我们革命的本钱,就会成为我们的革命的主力。”说完这句话,他被统治湖南代辕赶了出去,这段话激发了所有在场人。

第二句,是一句对话"我说过我是个军人,只是奉命行事。”"谁的命令,武汉国民政府,北平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想成立的南京军事政府。一个国家三个政府,这难道不是裂,不是对孙先生的背饭吗?"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看完这个电影,我想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我们的梦想,加油吧,少年!

观看建军大业的心得体会篇七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观看建军大业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相关推荐文章:

大学生《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5篇建军节观看建军大业有感

2021大学生建军大业心得体会最新关于建军大业心得体会范文

2022年观看建军大业心得体会800字(范文8篇)

2021党员建军大业观后感1500字关于党员观看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关于建军大业的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300字篇八

“毛泽东一农民,周恩来一介书生,朱德一个兵痞,凭什么跟我斗啊”,蒋介石低估了。毛泽东一个农民,周恩来一介书生,朱德一个兵痞,就是可以斗过蒋介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臭皮匠还不止三个。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奋不顾身才能迎来希望,黑暗中摸索,泥泞里爬滚,南昌起义后南下的起义军以少战多,敌军势力大,起义军最终仅剩800人存活,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经历的是一场失败,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走出”。毛泽东开创了中国工农红军,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开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大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中国,靠你们了”!这句话不止是毛泽东的期待,更是前辈对后人的期望。新中国,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建设,面对战争,勇敢无畏洒热血;面对和平时期,爱国建国勿忘史;面对外交,平和理智大国范!

建军大业观后感300字篇九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反抗史,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奋斗史,所有被压迫的中国人民都在用自己所有的心血与力气为创造一个新的中国而不断努力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段革命战火下的峥嵘岁月,感受那种恣意的青春。

我认为一个中国的历史和中国民族是紧紧相连的,不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都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一样有魄力,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建军大业》的出现,更好的诠释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民族力量。

不管怎样,《建军大业》都是一部恢弘的影片,它是再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历史的宏伟之作,影片中恢弘的战争场面和描绘英雄先辈的事件,都会成为后人念念不忘的初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就让这种带着希望的火花燃遍神州大地,燃遍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